NY_T 2736-2015 蝗虫防治技术规范

ID

822D938E71F74EDBB5B0E27304130052

文件大小(MB)

0.75

页数:

8

文件格式:

pdf

日期:

2024-8-14

购买:

购买或下载
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
ICS 65.020,B 16 NY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,NY/T 2736—2015,蝗虫防治技术规范,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locusts and grasshoppers,2015-05-21 发布2015-08-01 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,NY/T 2736—2015,刖 百,本标准按照GB/T 1.1—2009给岀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,本标准起草单位: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、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、河北省植保植检站、河南省植,保植检站、四川省农业厅植物保护站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、内蒙古自治区植保植检站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朱景全、杨普云、朱恩林、熊延坤、林彦茹、张杰、王建敏、高军、张东霞、徐翔、买,合吐木古丽、杨立国,I,ny/t 2736-2015,蝗虫防治技术规范,1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我国蝗虫防治的基本原则、防治指标、防治技术及防治效果调查与评价方法等,本标准适用于我国飞蝗和土蝗的防治,2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,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 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2002年第199号,3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3.1,飞蝗 locusts,指能够远距离迁飞和聚集成群的蝗虫。在我国主要包括东亚飞蝗[Locus/a migratoria manilensis,(Meyen)]、亚洲飞蝗[Lock品a znigra/oria wiz,graSria (Linnaeus)[和西藏飞蝗[Locasta aigratoみa tibetensis,Chen],3.2,土 蝗 grasshoppers,直翅目蝗总科飞蝗属和沙漠蝗属以外的蝗虫,3.3,防治指标 economic threshold,也称为经济阈值,指害虫的种群数量水平达到应当采取防治措施,以防止害虫种群数量上升到经济,危害允许水平以上,3.4,防治适期 application period,实施防治措施可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的时期,3.5,化学防治 chemical control,利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及其加工品防治蝗虫的方法,3.6,生态控制 ecological management,也称生态学治理,是指对适宜蝗虫繁衍的生态环境进行改造,使之不利于蝗虫孳生,有利于增强天,敌控制作用,从而减轻蝗虫发生程度,达到可持续控制蝗虫灾害的方法,3.7,生物防治 biological control,利用生物活体或其代谢产物防治蝗虫的方法,1,ny/t 2736—2015,3.8,蝗虫发生区 locust and grasshoppers infestation area,指蝗虫发生且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的地区,分为草原土蝗发生区、农田土蝗发生区和飞蝗发生区。飞,蝗发生区又分为沿海蝗区、滨湖蝗区、内涝蝗区、河泛蝗区。在每ー蝗区中又可分为蝗虫发生基地、一般,发生地、扩散地,3.9,安全间隔期 safety interval,最后一次施药至可以安全放牧、收获(采收)、使用、消耗作物前的时期,3. 10,蝗虫微胞子虫Nosema iocustae,原生动物界、微胞子虫科、微胞子虫属的ー种单细胞真核生物,是可导致直翅目昆虫感染死亡的专,性寄生物,3. 11,绿僵菌 Metarhizium anisopliae,属于真菌界、麦角菌科、绿僵菌属的ー种可导致害虫死亡的广谱的病原真菌,4防治原则,4. 1防治目标,通过防治,使蝗虫种群数量水平保持在防治指标以下,确保飞蝗不起飞成灾,土蝗不大面积扩散,危害,4.2防治策略,坚持“改治并举,控制蝗害”的治蝗原则,根据蝗虫密度高低和蝗区生态环境状况,综合运用生态控,制、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技术对蝗虫进行防治,优先采用生态控制、生物防治等绿色治蝗技术,必要时采,用化学防治,保护蝗区环境和非靶标生物的安全,达到可持续控制蝗害的目的,5防治指标,5. 1飞蝗防治指标,东亚飞蝗的防治指标为0. 5头/n?,亚洲飞蝗、西藏飞蝗的防治指标为1头/m2,5.2 土蝗防治指标,土蝗的防治指标为混合种群密度10头/m",6防治技术,6. I生态控制技术,6. 1. 1沿海蝗区,可采取滩涂养殖、建立盐场、封育草场、蓄水养苇、垦荒种植等措施,压缩蝗虫的扩散区范围。对稀,疏植被区播种草籽,种植紫穗槐、香花槐、苜蓿等植物。对适宜开垦的蝗区,垦殖大豆、棉花、冬枣、田菁,等蝗虫不喜食植物。水利条件较好的蝗区,垦殖水稻,避免零星开垦农田和揩荒,同时,注意铲除田边地,芦苇、马绊等野生杂草,以减少蝗虫产卵场所,6. 1.2滨湖和内涝蝗区,采取排涝行洪和精耕细作方式,减少农田夹荒地,加强农业综合开发,改造后的蝗区可种植玉米、小,麦、大豆、蔬菜等作物,沟渠可蓄水养鱼,压缩蝗虫孳生地,抑制蝗虫种群的发展,6. 1.3河泛蝗区,2,ny/t 2736-2015,根据生态特点,采取精耕细作,提高复种指数,植树种草、改造适生环境。在不影响行洪排涝的前提,下,通过营造防护林,种植紫穗槐、冬枣、白蜡条、牧草等,增加植被覆盖度,形成不利于蝗虫产卵的生存,环境。对地势低洼蝗区,通过稳定水域开发利用方式,开挖排水沟渠、养鱼、种莲、养苇等,使生态环境逐,步实现良性循环,减轻蝗虫发生程度,6.1.4农牧交错区蝗虫发生区,调整种植业结构,种植大豆、苜蓿等蝗虫不喜食的作物,减少蝗虫食……

……